小时候放学回家,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跟着《东游记》里的八仙一起冒险。那是我们这代人共同的记忆。
直到现在,新加坡古装剧的那些女性角色,仍像一场美丽的梦,挥之不去。
特别是那三位女神——一白一红一青衣,每一个都美得惊心动魄,每一个都鲜活得如同生命本身。
深夜回看这些剧集,才发现:哪怕过了二十多年,她们依然甩现在所谓的“古偶女主”几条街。
这到底是为什么?
范文芳,一袭白衣,一把长剑,一段绝望的爱情。
“神雕小龙女”是她最被人记住的角色。虽然造型被吐槽“米奇头”,可那双会说话的眼睛,那份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无可替代。
她的眼神里有故事,有灵魂,有一个完整生命的喜怒哀乐。
不像现在的古偶女主,眼神空洞,除了美,一无所有。
郑秀珍,红衣如火,扮相绝美。从何仙姑到东方不败,她把悲剧人物演活了。
东方不败这个角色有多难演?“彼可取而代之”的野心,“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耐心,再加上性别认同的复杂——她全部掌握了。
男装时冷峻如霜,女装时媚骨天成,甚至连金庸迷都服气:比林青霞多了三分狠,少了七分柔。
当年拍《笑傲江湖》,她为了表现东方不败的轻功差点溺水身亡。这份敬业,现在的“95后花旦”哪里比得上?
塔琳托娅,青衣如梦,《莲花争霸》中的白玉川/段素素堪称神作。
论女扮男装,除了林青霞,至今无人超越她。
白玉川温润如玉时,眉目如画;气场全开时,霸气侧漏。转身成段素素,又能妩媚生香,举手投足间风情万种。
现在某些女演员反串男角,恨不得把“我是女的”刻在脑门上。
那种刻意做作,与塔琳托娅比起来,简直是隔了一个星系。
为什么她们能吊打现在的古偶女主?
首先,是真实。
新加坡女星敢于展现“不完美”——范文芳的颧骨略高,郭妃丽的唇峰太锐,郑秀珍甚至被吐槽“男相”。但恰恰是这些“缺点”,让她们的美更具层次感。
现在的古偶女主呢?千篇一律的巴掌脸、欧式大双,美则美矣,却像流水线上的AI人物,少了几分烟火气。
其次,是演技。
新加坡女星每个眼神都在讲故事,每个动作都有意义。她们不是在演戏,而是在生活。
《塞外奇侠》中练霓裳对卓一航说:“我不是恨你,我是恨我自己,恨我自己爱上了你这样的人。”黄碧仁的眼中泪光闪烁,却倔强地不肯落下,那一刻,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再看现在的古偶,女主角哭戏全靠滴眼药水,笑容如同贴纸,悲伤像是程序设定——她们不是在表演情感,而是在展示颜值。
还有,是角色厚度。
新加坡武侠剧女主角有血有肉,有光明也有阴暗面,像一个完整的人,而非单薄的符号。
《昆仑奴》里的张颖,既能机敏伶俐,又会心胸狭隘;《东游记》里的牡丹仙子,既有不谙世事的天真,也有为爱奋不顾身的勇气。
反观现在的古偶剧,女主角不是傻白甜就是玛丽苏,要么全善要么全恶,平面得如同纸片人。
那时的剧本用心,演员用情,制作人用命——一部戏拍好,用的不是滤镜,而是汗水和灵魂。
说起来令人唏嘘,现在的古偶剧,投资上亿,却难有一个让人念念不忘的女性角色。
我们怀念的,不只是那些经典角色,更是那个内容为王的年代。
美不美,不在脸上,而在用心;戏好不好,不在特效,而在情感。
如今偶尔在深夜里重温这些老剧,看着画质模糊的何仙姑们,听着略带新加坡腔的普通话,反而觉得亲切。
因为她们是真实的,是活生生的,是有温度的,哪怕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她们的喜怒哀乐。
所以,刚刚抢先爆出的新加坡将翻拍《昆仑奴》的消息令人期待——会不会有一个新的白衣女子,带我们重温那段醉人的武侠梦?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感受?那些年的新加坡古装剧,哪个女神让你念念不忘?哪个角色曾是你的童年白月光?
或许,我们共同的怀念,就是对真正好演员、好角色的敬意。
世间再无新加坡武侠剧,只剩下我们心中的一白一红一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