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1993年2月在李显龙的办公室见到他时,他正在与癌症战斗。由于治疗淋巴癌接受多轮化疗,他的头发都掉光了。
他当时是副总理兼贸易与工业部长。我则是记者,想了解他自1992年10月确诊以来的情况。
办公室位于珊顿大道财务大厦(Treasury Building)的第50楼,据说可以俯瞰整个海港。但那天窗帘半拉着,房间笼罩在阴影中,把美景挡在窗外。癌症治疗使他的皮肤对阳光更加敏感,其他副作用包括免疫系统减弱,味蕾受损和恶心。
此时,他已完成六个化疗周期中的五个,每个周期持续三周。药物通过插入他胸部的管子输送。
李显龙坦率地描述自己如何调整洗澡习惯,以避免弄湿管子。当我要求看看从他胸口的敷料伸出来的管子时,他答应了。
从那天起,我把他视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仅仅是一名政治家。那令人安心的微笑背后隐藏着脆弱以及勇气。他对待这些问题的态度是:“我能处理好。”
他才40岁,相对年轻。对于一个习惯掌控局面的领导者来说,在某种意义上,这是最难之处——面对未知情况,无法控制结果。他毫不自怜地告诉我:“这样的经历必然会给一个人留下烙印。但我认为工作要继续,生活也要继续。”
李显龙对危机并不陌生。1982年10月,他的妻子、31岁的黄名扬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不久因心脏病去世,留下19个月大的女儿和三周大的儿子,还有伤心欲绝的丈夫。他告诉我:“这种事情时有发生。你没得选择,也不希望它发生在任何人身上。你必须挺过去。”
访问结束后,我对他所体现的勇气和毅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接受我的访问之前,李显龙从未公开谈论过他的抗癌历程。他的第一个政治本能是增强人们对政府的信心,并加强领导团队。公开宣布李显龙为接班人的时任总理吴作栋于1992年11月说:“在遭受个人重大打击之后,龙还能关心国家大事,这展示了一种罕见的力量……他没有担心过自己。”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