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该在新加坡 Sentosa 海边激情开赛的世界游泳锦标赛,突然陷入了一种尴尬的“等待状态”——
不是选手没来,也不是泳裤没带,而是海水出了点事。
准确说,是水里冒出来了一些“不速之客”:大肠杆菌(E. coli)。
就是那种我们平时听说多了也懒得查百度的细菌,突然在国际舞台上“抢戏成功”。
原本安排在 7 月 15 日的女子公开水域 10 公里游泳项目,被临时延后到 16 日。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水样一测,细菌还没走,结果比赛又被推迟到了下午。
同样受影响的还有男子项目,整个行程被搅得一团乱。
新加坡海水不干净?
你可能会问,新加坡不是一直挺干净的吗?
确实如此。
环境局(NEA)每周都会监测海滩的水质,常年打分都在“良好”级别以上。
但这次,是因为主办方世界游泳总会(World Aquatics)要求加测 E. coli——这个本来是用来监测淡水水质的细菌,在海水中突然“爆灯”,把大家都吓了一跳。
按理说,NEA一般只看肠球菌(Enterococcus)的水平,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
但主办方的检测标准更严,毕竟选手们在水里不是玩水,是在两小时内狂游 10 公里,还容易呛水,一口下去要是呛到点什么“有味道”的,那可不只是心理阴影那么简单。
到底是谁放出了这些细菌?
目前还没有定论,但专家已经列出了一份怀疑清单:海鸟?下水道泄漏?船只乱排污?
甚至有可能是人类自己游泳时不小心贡献了一点“原料”。
总之,大肠杆菌并不是海水的原住民,它在海水中活不久,所以如果检测一直超标,说明污染是“持续供应”的。
有专家指出,这种情况可能和大雨有关。
下暴雨的时候,污水系统压力大,万一处理不及时或哪条管道漏了一点点,就容易造成污染。
而 Sentosa 海域,又恰好在一些船只和人流密集的活动区域,海鸟也不少,综合因素一起来,细菌们就趁虚而入了。
不过也不用太慌。
圣淘沙海滩水质“良好”
NEA 表示,目前的整体水质还在“正常”范围,Sentosa 的海滩在今年 1 月的半年一次大检测中依旧拿到了“良好”评级。
如果你只是去踩踩水、拍拍照、吃个沙滩冰淇淋,那基本不用担心。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