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仔粥、猪脚醋、算盘子、炝粉、封肉…… 你吃过吗?你想吃吗?
这些都是福建的地方美食和小吃。接下来两周,新加坡有几个跟福建有关的活动。
我们姑且卖个关子,先来说说“新加坡式英语”。
经常上新加坡英文网络的朋友都知道,有个流行词——“chiobu”。
没错,chiobu就是美女。
还有一个词“bojio”。
(在闽南语当中,香蕉念作“kengjio”,即“弓蕉”)
于是,chiobu加上bojio,就可以拼出这样一个场景:
“I jio you to come you don’t want, you see chiobu RSVP you ask why I bojio”!
翻译成华语,就是:“我招(邀)你来,你不来,现在看到有美女说要来,你反倒问我为何没招你?!”
“bojio”,闽南语,bo就是“无”“没有”;“jio”就是“招”,也即是“招邀”的意思。
“chiobu”也是源自闽南语,但似乎只流行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后来也传到台湾地区。那么,“chiobu”是具体对应哪两个字呢?
当然,大家肯定也听过这个段子:历代君王一百多名皇帝,只用过一个闽南籍的太监。但他第一天进宫当差就被斩首了,因此闽南人不准净身当太监。因为,他准备好让皇上用宴会时大喊:“皇上………………“驾崩”(吃饭)了!”
新加坡人说“你真独杠”是在骂人吗?!
你或许不知道,汉语方言在新加坡曾有如日中天的时代。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汉语方言是新加坡社会通用语言,尤其是闽南语,连不少马来人、印度人都能用简单的闽南语与华人沟通。连李光耀的国庆群众大会,都必须用闽南语,后来才逐渐改用华语。
在新加坡华人社会,闽南语是主流用语之一。尤其如果把潮汕语认作是闽南语的次方言,那么,闽南语社群人数占新加坡华人人口超过半数以上,可谓“中坚力量”。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不少人把“闽南语”称为“福建话”,而把行政上同属福建的莆仙、龙岩、永定、福州等方言区独立出来,称为“莆田话”“客家话”“福州话”等等。不过,即便是闽南语,新加坡式的闽南语与中国大陆的闽南语也有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