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海平面上升威胁,新加坡公用事业局公布市区-东海岸海岸线防护方案,包括在南部濒水区建设海岸防护墙、在樟宜建设防潮闸及抬升沿岸设施等重要措施。这些预计于2030年启动的工程将构成保护新加坡海岸线的重要防线。
根据最新气候研究数据,至2100年,新加坡周边海平面可能上升高达1.15米。若遭遇风暴潮与天文大潮叠加,海平面最高可升至5米,届时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区域将面临洪水威胁。
新加坡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称:“我们已观察到东海岸公园周期性淹水等早期迹象。作为一个国土有限的国家,我们没有向内陆撤退的选项,因此海岸防护至关重要。”
南部濒水区将建设三道智能防护墙系统,这些可启闭闸门平时保持开放以保证海水自然流动,遇风暴潮时则关闭形成防洪屏障。
这种设计既保障防护效能,又最大限度保留滨水景观和公共空间。该系统还将增强本岛与布拉尼岛、圣淘沙的连通性,为打造世界级滨水休闲区创造有利条件。
樟宜地区将采用多层级防护策略,包括在运河出海口建设防潮闸、提升海岸公园堤岸高度(兼作休闲步道),以及加固现有海堤。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防护设施都将通过景观融合设计减少视觉冲击,并尽量靠内陆布置以保护潮间带生态系统。
这些方案是基于耗资1800万新元、历时四年的专项研究成果,期间征询了超过150位国内外专家和利益相关方的建议。下一步公用事业局将联合相关机构开展详细工程设计及环境影响评估。
此次公布的方案将与2023年宣布的“长岛”填海计划相衔接,形成完整的市区-东海岸防护体系。政府还计划于2026年启动圣淘沙和西南海岸线研究,并在未来5-10年内分阶段重建巴西班让发电厂区、岌巴俱乐部和花柏山等南部濒水区重点区域。
新加坡海平面上升在加速
新加坡平均海拔才15米,30%的土地低于5米,有些地方甚至离海平面只有2米!低洼区可能直接变“水乡泽国”,且更容易发生洪水等自然灾害。根据全球环境智库Earth.org的预测图,因海平面上涨造成的人口流离失所可能会占到总人口的12%。
据《时代》杂志报道,新加坡独立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努力填海造地来扩大海岸线,使得新加坡的面积增长了四分之一。但是去几十年,新加坡的海平面也已经悄悄爬高了14厘米。
然而,根据南洋理工大学的一项研究预测,到2100年海平面可能上升高达1米,再熬到2150年,可能达到1.37米。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报告,2024年是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工业化之前的超过了1.
5摄氏度。
海水吸收热量进而膨胀,加上冰川和冰盖融化,全球海平面持续上升。从2015年至2024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以每年4.7毫米的速度上升,是1993年至2002年的两倍多。
专家警告,海平面上升不仅会直接淹没土地,还可能加剧海岸侵蚀,威胁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为应对危机新加坡的“海岸保卫战”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