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部长李智陞在国会辩论政府施政方针时指出,教育部将从更新应对社会问题的方式与推进教育体系改革两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国人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他强调,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年轻一代的敏捷性、韧性、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同时加强社会同理心。
李智陞指出,过去政府与社区在解决社会问题时往往“各自为政”,而如今施政方针已转向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他以提升版社区联系站(ComLink+)和幼儿培育辅助计划为例,说明新加坡在应对不平等和社会分层等问题上的策略转变。这些计划旨在帮助更多家庭和孩子获得发展机会,实现向上流动。
新的协作模式需要建立全新的架构、政策、标准作业程序及数据系统,以促进更紧密的合作。
“这并不容易,需要时间建立信任、动员社区,但这是我们必须要走的路。”
李智陞强调,当前社会仍将教育视为一场“竞赛”,资源丰富的家庭往往占得先机,而弱势家庭的孩子则面临更大的追赶压力。这种机会鸿沟若得不到弥合,将进一步加剧社会不平等。
为此,教育部将采取以下措施:
增加学校资源,为低收入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深化与家长、社区的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推动教育观念转变,让不同背景的学生都有机会发挥所长,避免单一标准的竞争模式。
李智陞表示,教育体系的核心使命是确保每一个孩子,无论起点如何,都能获得发展机会,实现理想,并最终回馈社会。
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新加坡的教育必须超越传统的知识传授,注重培养全面发展、富有同理心且具备适应力的人才。教育部将通过系统性改革与社会协作,助力国人迎接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