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法院审理了一起离奇的“假公安”骗局:一名大华银行(UOB)女职员,在误信自称“上海公安”的诈骗电话后,不仅汇出10万新币,还私自查阅3300多名客户资料,并把1166名中国籍客户信息交给骗子。
最终,她被控违反《滥用电脑法》和《银行法》,在16天审讯后,被法官裁定罪名成立。
被告是30岁的中国籍永久居民曹雯晴(译音),案发时任职于大华银行房屋贷款部。她有权登录客户数据库进行贷款查询,但仅限于工作用途。
2021年3月,她接到两名男子的电话,对方自称是“上海公安”,声称她卷入洗钱案件,需要她“协助调查”。
在对方的指示下,她登入银行系统,以常见中文姓氏为关键字,搜寻中国籍客户资料。
她记录下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账户余额等信息,并分批通过WhatsApp发送给所谓的“公安队长”。
整个过程持续约两周,涉及超过3300名客户资料被查看,其中1166份信息被传出。
在与“公安”互动期间,对方要求她缴交“保释金”与“保证金”,她竟然真的相信,并陆续汇出约10万新币。
直到2021年4月22日,她才惊觉受骗并报警。但为时已晚——她不仅成了诈骗案受害者,也成了违法泄露客户资料的被告。
控方指出,曹雯晴受过高等教育,也接受过银行保密培训,清楚客户资料属高度机密。
她完全可以致电上海警方或中国驻新加坡使馆求证,却选择相信陌生电话,甚至删除传输记录以掩饰行为。
法官James Elisha Lee在裁决时批评:“她的做法极不合理。她明知行为不当,却仍照办。”
被告以“错误理解”(Mistake of fact)为辩护理由,声称自己真以为对方是公安。但法官认为,这种解释难以成立,因为她在讯息中也曾写到“泄露客户资料会被银行开除”,显示她知道后果严重。
案件将于12月22日
再次开庭听取求情与判刑。
根据新加坡法律:
未经授权访问电脑资料 ➤ 最高可判罚款5000新元或监禁2年,或两者兼施。
未经许可透露客户资料 ➤ 最高可判罚款12.5万新元或监禁3年,或两者兼施。
警方提醒,政府机构不会通过电话要求提供个人资料、银行账号或转账。遇到自称“公安”或“调查官”的陌生来电,请记住“三不原则”:
不慌、不信、不给若怀疑受骗,可拨打:? 反诈骗热线:1800-722-6688? 警方热线:1800-255-0000? 或上网举报:www.police.
gov.sg/iwitness觉得有用的话, 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