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3.3万名旅客被请进了二次检查区(俗称小黑屋)。近日,ICA的视频不仅公布了他们的“选人”标准,也曝光了边境管理系统背后的科技与狠活。
大预判术
这套名为“国家通关系统”(NCC)的边境管理系统,能在你走到检查台之前就给你打好风险标签。
系统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对每一位即将入境的旅客进行风险评估。
大数据会拥有你出入境新加坡的历史记录,结合面部识别提前把你“认”出来,省掉大部分了盘查的流程,提升正常旅客通关的体验。
除了人,这套系统还能检测护照的有效性,甚至护照边边角角的异常都能识别。
去年,仅通过这项技术就侦测到61起使用欺诈性护照或冒用身份企图入境的案件。比如此前在新加坡犯过罪,试图通过更换身份再次入境的旅客。
总而言之,基本上属于给假证判了“死刑”。
官员的“鹰眼”技能
除了机器的精准识别,ICA官员靠着培训出来的敏锐度搭配手持的移动平板,能够进行二次排查。
ICA官员分享了一个案例:一名旅客的护照页面被系统识别出异常,引起了官员的注意。
随即ICA官员对旅客进行了面谈。在交谈过程中,这名旅客表现得极不合作,甚至紧张到情绪崩溃。
这些机器无法识别的信号让官员决定对其个人物品进行彻底检查,最终在行李中找到了原始身份证件,证实了其试图冒用身份入境。
选人标准和现金限制
首先是那些构成安全和移民风险的人员,包括非法劳工、逾期居留者,以及被认为有潜在犯罪倾向的人员。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