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眼,点击卡片关注,加星标,以防失联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正式实施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DTSP)新规,这项自2022年提出、历经三年酝酿的加密资产监管体系正式落地。
此次新规的执行,不仅影响在新加坡本地运营的Web3项目,更被视为可能重塑整个亚洲加密行业格局的关键事件。
大量非持牌机构可能都将被赶出新加坡,少量持牌机构如Coinbase、OKX、HashKey等将获得更多红利。香港、迪拜、东京、吉隆坡、曼谷等城市将承接这些撤退的人群。
政策背景:三年准备期未被充分重视
新加坡对加密行业的监管并非突然收紧,而是经过了数年筹划。虽然新规被外界普遍视为 “断崖式监管”,但实际上MAS自2020年起就通过了《支付服务法》将数字支付代币(DPT,即加密货币)纳入监管,需要本地提供加密兑换等服务的企业申请牌照。
此后,新加坡金管局(MAS)意识到仍存在监管套利空间:一些加密企业在新加坡设立据点却只服务海外客户,以逃避本地牌照要求。
为堵上这一漏洞并符合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的标准,新加坡于2022年4月通过了《金融服务与市场法》(FSMA),其中第9部分专门引入了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即(DTSP)的牌照制度。
在法律通过后,MAS并未立刻严格执行,而是预留了充分缓冲时间,计划于2025年才正式实施这一新规。MAS早在指南中明确指出不会提供过渡期。
换言之,从法律制定到生效,新加坡给予了行业将近3年的调整期。因此,近期 MAS宣布的新规并非 “断崖式” 突然袭击,而是多年前就定下的监管路径。
然而,由于MAS在2025年5月30日发布最终监管回应文件时再次强调6月30日硬性截止、没有任何缓冲期,还是令亚洲加密圈感到震动。
一些从业者此前寄望监管会网开一面,但事实证明MAS执行态度十分坚决,只是将过去几年视为业者自行调整的窗口期。
总的来说,新加坡DTSP牌照制度经过长期酝酿,公开咨询(例如2024年下旬的咨询报告)才落地,并非 “一刀切” 的突然转向。并于2022年发布正式法案,多轮征求意见后,最终确定于2025年正式实施。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