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本地佛牌收藏爱好者,花了超过6万新币买了六个“稀有泰国佛牌”,几年后发现佛牌没什么升值空间,转手也卖不出去。她一气之下把卖家告上法庭——结果,败诉了。
事情是怎么回事?
根据 CNA 报道,原告是一名叫 Chang Siew Kheng 的女士在2018年通过一名叫Shawn Foo的中间人,买了6个据说“很稀有、含钻石、有收藏价值”的泰国佛牌,花了64,600 新币。但五年后(2024年),当她尝试在Facebook上转卖这些佛牌时,却被网友质疑价格太高、疑似骗子。她一气之下向卖家提出要退货,结果被拒,便决定把对方告上法庭,认为自己被骗了。
对此,被告 Shawn Foo坚决否认曾说过这些佛牌一定会升值或含钻石。
他表示:“原告是自己来问我,想找由泰国高僧 Kruba Krissana 制作的佛牌,我只是帮她找而已。她要什么款式、什么类型的佛牌,都是她自己选的。”
法官宣判让人意外法官最终驳回了原告的全部诉求,理由如下:
1. 缺乏证据证明虚假承诺首先原告无法提供确切证据证明卖家曾明确说佛牌一定稀有、一定有钻石、一定会升值。佛牌的“真假”或“稀有性”并没有统一的认证标准,她也没有拿出权威机构的鉴定报告或估值文件。
2. “含不含钻石”对购买决策影响不大即便原告拿出一个实验室报告,说佛牌上某部分是水晶不是钻石,但那只是饰品很小的一块,并不构成佛牌时的决定。换句话说,就算那不是钻石,也不是构成被骗的核心理由。
3. 佛牌还是她的个人财产,没有损失法官认为,如果原告一开始就是出于个人爱好或收藏目的买佛牌,那么佛牌她现在依然拥有,就谈不上财务损失。
4. 诉讼时间太晚,错过合理时限这起纠纷发生在2018年,时隔5年后才提起诉讼已经超过合理时限。
这也是法官驳回诉讼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事也给我们提个醒!
收藏有风险,特别是那些说得天花乱坠、号称“稀有”“肯定升值”的佛牌、宝物、限量款……如果对方没拿出证书、官方认证、估价报告这些实打实的材料,只是嘴上说“很值钱、“未来肯定涨”、“很少见”——那你就要小心了。
在法律上,想告对方“虚假宣传”没那么容易。你得能拿出证据证明对方确实说了这些话;你是因为这些话才决定买;最后你真的因为这事儿亏钱了。否则法院只能认定这是你自己承担的风险。
因为喜欢而买,还是冲着赚钱而买?这两者在法庭上意义完全不同。收藏品能不能升值,不一定是卖家该负责的。信佛牌可以,但别盲信佛牌一定能升值。花多少钱买的,可能就得自己负责到底。